云南省是農業大省,很多地方都是靠農業種植生存,但是每到冬季和第二年的夏季,就會出現缺水干旱的情況,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用云南節水灌溉設備,保證農作物的水分補充,才能有高產量。
當然,灌溉是一方面,但是雜交對農作物產量的提高也很重要。
近年來,云南省農業科教環保工作圍繞“農業科技自主創新”這一主線,著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著力提升農業勞動者素質、著力建設農村生態文明。特別是2015年,云南省農業科教環保工作成效顯著,省級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取得一系列創新性進展。
2015年,云南省分別組織水稻、玉米、油菜體系和水稻、蔬菜、土著魚協作組的高產技術聯合攻關,促成玉米體系與奶牛體系深度合作青貯玉米研究,加強馬鈴薯體系與蠶桑體系、甘蔗體系的合作套種研究,促成水稻體系與水稻協作組強強聯手。研究并提出破解“天花板”和“地板”雙重擠壓困局的路徑選擇——“極量創新”,組織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新品種新技術協作攻關組研究制訂了玉米、水稻、油菜“極量創新”方案。著力打造農業科技的“云南映象”,玉米體系在會澤縣者海鎮石河村百畝核心高產示范區,種植雜交玉米“云瑞505”品種,平均畝產1132.07公斤,創全國海拔2000米以上玉米種植區高產紀錄。油菜體系在臨滄市博尚鎮綜合技術示范創造了早熟油菜千畝連片高畝產298公斤的全國紀錄。
同時,水稻體系集合各方技術力量,在麗江永寧鄉開展高寒稻區極量創新攻關,通過新品種審定4個,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授權7個,引進新品種展示436個。蠶桑體系選育家蠶新品種2個,試驗示范桑樹新品種2個、示范面積15600畝,家蠶新品種11個、示范32000盒。推廣“大蠶十五日養蠶法”,成本收益率提高10%以上。甘蔗體系進行了甘蔗地膜覆蓋節水灌溉、配方緩釋肥、節水灌溉與地膜覆蓋抗旱栽培等試驗示范,集成了創新甘蔗抗旱栽培綜合技術。
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2016年將繼續做好省級水稻、玉米、馬鈴薯、甘蔗、油菜、蠶桑、生豬、奶牛8個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的監督和管理工作,發揮科技引領和支撐作用。
您好,歡迎蒞臨潤農節水灌溉,歡迎咨詢...
![]() 觸屏版二維碼 |